您好,欢迎访问成都的心理医院排名丨“我的妈妈为什么见不得我快乐?”,成都圣安米悦心理咨询中心

18280473059

咨询热线

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 > 心理医生 >

成都的心理医院排名丨“我的妈妈为什么见不得我快乐?”

2022-01-23

成都圣安米悦心理咨询师

累计咨询82 人

详情介绍
 
老师,您好。
 
我接下来要跟您说的,可能会让您觉得我是一个无情的人。我现在越发感觉我的生活离我妈妈远远的才能获得安宁,否则我的下半辈子都会活在愁云惨雾里。
 
说起来我妈妈也是个可怜人,从小被寄养在一个远亲家,亲戚对她也不好。长大后她跟家里所有的亲人都不来往了,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:“家里亲戚越少,孩子成绩越好。”她对我们兄妹也很强势、严肃、控制欲极强,唯学习成绩论,家里很难见到笑脸,对此她也有高见:“家里整天欢声笑语的,孩子还能有心思学习吗?”
 
曾经我以为我也是一个亲情淡漠的人,我也不喜欢和家里那些亲戚来往,大学寒暑假我也不乐意回家,宁可在外面学习、旅游或者勤工俭学。对于有些一放假就往家跑的同学,当时的我也是完全无法理解的。
 
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我结婚。我老公家里完全相反,不仅一家人相亲相爱,亲戚之间也和睦友爱,老辈人也不干涉我们年轻人的工作生活,只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提供支持。
 
我真的特期待他家亲戚们来做客(或是我们去他亲戚家做客),我婆婆会兴致勃勃地一早去买每个人爱吃的菜,我老公会挽着我一起去买蛋挞,因为我和他表弟都喜欢吃。然后,亲戚们也会早早地就来帮忙,我公公和舅舅炒菜,她们老姐妹几个摘菜聊天,年轻人们打下手,或者玩游戏也不会被说。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围着桌子有吃有喝,有说有笑。
 
后来我们虽然自己买房单住了,但我有事没事就爱去我公婆家蹭饭,因为我觉得在他们那里简直就是在弥补我梦想中的童年生活……
 
我这么说,可能您无法理解这有什么特别的。但我真的特别沉浸在这种世俗的、充满烟火气的愉悦中。我这时候才体会到,原来幸福的家庭是这样过日子的啊!原来给喜欢的亲人准备他们爱吃的一餐饭,是这么快乐啊。
 
但我的这种快乐,也成了我们母女矛盾的一大来源。她时常咬牙切齿地说我:“整天想着回家吃饭就是最没出息的表现。”我说:“现在我理解那些一放假就往家里跑的同学了——家里有亲情温暖,谁还愿意出去吃饭?”
 
这话激怒了她,她发大段的微信小作文指责我,说我变成了那种喜欢串亲戚的无知村姑,说婆婆对我老公的爱是“慈母多败儿”(但我老公也不比我们兄妹差),说我对我孩子的爱是“不负责任”(要像她那样严厉才是负责),说那几个舅妈笑起来像土狼,一点都不优雅,说我们整天只顾开心就会不思进取(其实我们工作发展挺好),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,所以我沉迷的这种快乐温暖实则是毒药……她对我说:“我们的人生应该像苦行僧一样生活。”
 
我不明白,她为什么这么见不得我快乐?我喜欢和亲戚和睦相处,真的有什么错吗?有时候我也会感到羞耻、自责,觉得我是不是真像我妈妈所说的那样成了“爱串门的七大姑八大姨”,可是我又真的无法抵挡和拒绝这种和美的家庭关系带给我的快乐。
 
她的童年不幸,我很心痛。可这种不幸也不是我造成的,为什么要强迫我也去过她那种没有亲情没有快乐的生活呢?凭什么我的人生要像苦行僧一样呢?
 
我试过去与她和解,但不奏效,她会坚定不移地用她的方式来给我们制造压抑和愤怒(那才是她认为的生活该有的正常状态);有时看她孤独的样子我也很心疼,想带她和我一起感受家庭温暖,可是她会反过来拿“狼总是独行的,野狗才成群结队”之类的鸡汤来怼我;我也感恩她对我们兄妹的付出,她老了我们肯定不会不管她,可我真的无法和她好好相处,太难沟通了。
 
有时候我甚至觉得,她是不是恨我?求老师指点迷津。
 
 读者您好:
 
首先,您喜欢和亲戚交往,渴望亲情,这完全没有问题,这只是人类再正常不过的社交和情感需求而已。
 
当然每个人的社交需求和情感需求都是不同的——有些人更享受独处,不喜欢拥有太多的人际关系,不爱社交,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。
 
而有些人的情感需求和交流需求就会更强一些,所以需要有一段甚至多段人际关系(在您的案例中,包括丈夫、孩子,以及被当成了弥补童年的、父母一般的公婆之间的亲密关系,以及和他家亲戚之间的人际关系)来释放爱和被爱,需要和被需要的需求,交流和交往的需求。
 
不管是喜欢独处还是喜欢社交,只要是在一个不影响自己和他人正常生活的范围内,都是无可厚非的。从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可知,我们的人格也是在解决“亲密 vs. 疏离”这一对矛盾中逐渐发展起来的。埃里克森强调,既要学会如何爱别人,也要学会如何独处,这二者达成动态平衡,才能顺利发展健康的人格。
 
人际关系的情绪价值
 
您的母亲觉得人际关系是不能带来正面价值的:比如不能让小孩成绩变好、影响了你成为优雅的女性、阻碍了你的工作和思想进步等等。确实,人际关系的灌溉也是需要时间的,你的时间投入在哪里,收获就会在哪里,如果你把灌溉亲情的时间用来学习、上进、自我提升,那么你将会变成更优秀的人——这大概是您母亲的观点。
 
但是她忽略了一点:和睦融洽、健康良性的人际关系提供的情绪价值,也是很可贵、很重要的价值。
 
情绪价值是比一些肉眼可见的、可衡量的功利性价值(比如考虑多少分、赚了多少钱)更为高层次,也更为稀缺的价值。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,爱与归属感的需求属于比较高级的需求(如下图),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。好的情绪本身就能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,而反过来说,如果一个人的情绪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,那么她心中的缺憾也很难用“实用性价值”去填满。
 
而且,马斯洛还说过,只有满足了低一层次的需求,人才能有动力去追求高一层次的需求。一方面,良好的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(爱情、友情、亲情)是比实用性的需求(财富、安全)层次更高的需求;另一方面,人际关系需求又是更高级别需求(成就感、被尊重感、自我实现等)的基础。这个基础被满足了,将会更好地帮助你、促进你去追求那些更高的价值。
图片
 
对快乐的污名
 
“亲戚越少,成绩越好”,“家里欢声笑语,孩子无心学习”,“慈母多败儿”,“笑声不优雅”,“快乐和温情是毒药”,这些话可以说都是一种对“快乐”和“亲情”的污名化。
 
“喜欢串亲戚的七大姑八大姨”的快乐你想象不到,只要不伤人,不害己,这就没什么可羞耻的。
 
但是她这种“认为人际关系没有价值”的观念形成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因为您的母亲从小一直身处于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之中,她从这些关系中获得的更多是伤害体验而非情绪价值,所以她用她的经验本能地做出“亲情关系没有好处”的判断。
 
但她可以自己不喜欢亲戚往来,她却不能够强迫你也不喜欢,所以她需要有一个“正当”的理由去阻止你喜欢,也就是给快乐和亲情安上一个污名。这种污名化,实则是她对自己这种行为(干涉你从社交中获得情绪价值)的合理化。
 
对亲情渴望的反向形成
 
至于你妈妈见不得你快乐,你的疑问是“她是不是恨你”——我的判断是:她不是恨你,她恨的是“快乐”和“亲情”,她是对亲情和快乐过敏了。人不只是会对食物、花草、气味过敏,也会对情绪过敏,情绪的反应导致生理的应激变化,产生血压、去甲肾上腺素、肾上腺素的飙升——这个反应的过程,就是愤怒、恐惧。
 
她为什么会对快乐和温情过敏呢?我认为这是一种反向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。
 
所谓反向形成,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,即一个人会将自己无意识中不被允许、不被接受或者无法实现的渴望,在表意识中用相反的情绪表现出来——比如内心喜欢某件事,但是理智又知道自己不能喜欢这件事,那么表现出来就会是对该事深恶痛绝。
 
一种可能性是,你的母亲内心希望得到爱、亲情和快乐,但是她从小的成长的环境不允许她出现这种渴求,于是她将对渴望压制到潜意识深处,而在外显行为中表现出来就是对爱和快乐的厌恶和愤怒。这就是为什么她要对你的(以及她自己的)快乐和亲情进行污名化,因为幸福家庭中快乐祥和的氛围会唤醒她的创伤体验,激起她愤怒的情绪反应。她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她是在攻击你,因为她的攻击行为已经近似于受到伤害后的一种本能行为了。
 
快乐无须合理化
 
我不会评价你“无情”,事实上这件事可能也较难从你母亲身上着手改变,所以别人没有资格指责你。我相信你也尝试过很多办法来与母亲和解,但是如果她自己没有改变的意愿,这件事也确实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。只能说,她若不愿意与她自己和解,那么起码你可以和你自己和解。
 
幸运的是你已经有了一个治愈自己的方式,你自己组建的家庭带来的能量,应该可以一点点弥补上你童年的遗憾。你说你会为自己沉迷亲戚交际而感到自责,可是又“真的无法抵挡和拒绝亲情温暖带给我的快乐”——这也许是因为你在母亲的攻击下,有时候还是会对自己享受亲情的状态感到羞愧——可是为什么要抵挡和拒绝这种快乐呢?追求温情快乐又没有错啊,甚至可以说是人的本能。
 
亲情和快乐不该被污名化,自然也就无须合理化。你不需要为自己找很多理由(例如“亲情温暖可以让我身心健康”“欢声笑语可以让我学习效率更高”“打麻将可以让我预防老年痴呆”等等)来合理化你对愉悦感的追逐——快乐就是快乐本身,快乐不用给你带来什么实用性价值才合理,因为快乐本身就是价值。
 
我们只需要在对力比多的追求和社会期望之间寻求好平衡点就好。

本文地址: http://www.wzlhzs.com/samy/79.html

推荐心理医生

  • 成都圣安米悦心理医生蒋红霞

    蒋红霞

    心理咨询师

    擅长青少年心理辅导、亲子关系、人格成长、家庭婚姻情感、人际关系相处引发的事业与学业问题、各类情绪压力问题的心理辅助...

  • 成都圣安米悦心理医生谢岁寒

    谢岁寒

    心理咨询师

    擅长儿童、青少年、性少数人群、成人心理咨询及长程个人精神分析(包括亲密关系、亲子关系、人际关系、情绪问题、女性心理、咨询师个人体验、成长性心理问题等)...

  • 成都圣安米悦心理医生廖东彦

    廖东彦

    心理咨询师

    擅长婚姻家庭与恋爱情感指导,情绪调节与压力缓解,儿童及青少年发展困惑,亲子关系与沟通指导,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指导等...

  • 成都圣安米悦心理医生赵一鸣

    赵一鸣

    心理咨询师

    擅长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个体咨询,家庭系统排列,亲子有效互动,自我成长中的动机与目标树立,神经症与格式塔完型主义疗法,新情绪疗法与认知思维整合等...

在线客服

ONLINE SERVICE

联系电话

18280473059

返回顶部